1. 青蝦人工養殖技術
河蝦養法:
1、首先要選擇面積3~5畝,水深1.5~2.5米,淡水水源充足、無污染、沙質底的淡水池塘或蝦塘為宜。
2、在蝦苗放養前1周,用60~80目篩絹網過濾,進水30厘米,畝施基肥(發酵畜糞)50公斤或尿素5公斤以培養基礎餌料。
3、蝦苗需經一星期以上時間的淡化處理,比重1.003以下方可放養。一般畝放0.7~1.0厘米蝦苗3~4萬尾,0.7厘米以下苗需暫養。蝦塘可混養10~20厘米花白鰱魚種80~150尾。
4、蝦苗主要依靠塘中浮游生物為食。1個月后投喂配合餌料,輔以鮮魚、貝肉等,投餌率一般為蝦體重的3%~5%。7~9月可適當增加投餌量,以不剩殘餌為原則,投餌次數為每天2~3次,白天投量占1/3,傍晚2/3。
5、蝦苗放養10天后,開始逐漸加水,每周加水10~15厘米。高溫季節每2~3天換水20~30厘米。
6、每半月左右,畝用生石灰5~10公斤化漿全池潑灑,既改善水質和底質,又殺菌促進脫殼生長。同時,15~20天時,應拌制1‰~3‰大蒜藥餌,連投3~5天。
2. 青蝦養殖全過程
大面積養淡水蝦,應該選擇水質清澈的水池、水塘、湖泊。水的深度不要底于一米。養蝦之前先放盡池水,方便進行消毒和堵漏工作。仔細察看,以免后期蝦苗逃走。
養蝦的前一個月,先在水池中投入一定量的生石灰(每畝約50公斤左右),徹底殺滅養蝦池中的細菌和有害的病菌,讓蝦苗入池后得以健康存活。
檢查上游水源
養蝦的池塘應該選擇在無污染的水源旁邊。假如天然的水源無法保證水質,還要考慮能否從別的渠道引水進來。
人工種草養蝦,清塘消毒之后,蝦池先空置一段時間。為了讓蝦類在模擬天然的生態環境中成長,順便提供微生物口糧,可以人為向養蝦池中栽種浮萍、水草。
給蝦苗施肥
定期給蝦苗們施肥,選擇有機生態肥料,禽類糞便肥料,幫助蝦苗及時補充營養素,提高生長速度,抵抗病害。
養蝦的時間,每年的七至八月,氣溫較高,水底溫度則恰到好處,水氧充足。這時候及時投放蝦苗,蝦苗不會因為水太冷而難以存活。
3. 青蝦養殖技術要點
清下蝦養殖的六大優勢:
⊙養殖時間短(3-5個多月)、生長速度快;
⊙養殖成活率高(75%以上)、適應性好;
⊙抗病力強、發病率低;
⊙營養高、價格高;
⊙可離水時間長、耐運輸、可鮮活銷售;
⊙個大味美(可達30厘米長,0.25公斤重),形態美觀,為高檔水產品。
環境要求
(1)、水溫:最適水溫25℃-33℃,耐低溫能力差,23℃以下不宜投苗。
(2)、溶氧:養殖全程溶氧量不低于3mg/L。建議投苗密度達4萬/畝以上時,每畝安裝20個左右的納米爆氣盤加2臺1KW功率的葉輪增氧機。
(3)、水位:投苗水位1-1.2米,培養生物餌料,透明度在20-30cm為宜;中后期保持1.5-2米左右,透明度在30-40cm,肥活嫩爽。
(4)、鹽度:適應性廣,生長鹽度適應在5-30‰(對應比重4-23格)最佳鹽度12-24‰(對應比重9-18格)。
(5)、pH值:最適區間7.8-8.4。pH<7或ph>9時,對蝦子攝食和免疫功能影響較大,日波動幅度控制在0.5以內為上。
(6)、其它指標:總堿度≥120mg/L以上,亞硝酸鹽≤0.02mg/L,氨氮≤0.3 mg/L。
營養要求
(1)、生物餌料:放苗前,池塘培育豐富的生物餌料十分重要。因此,不建議使用漂白粉、強氯精等含氯制劑消毒,不僅傷藻,而且殘留時間長。建議選擇過硫酸氫鉀復合鹽(有效含量在40%以上)消毒,使用量為1-2斤/畝,選擇在傍晚4-5點進行,消毒效果側地,同時不殺浮游生物,利于苗種營養獲取。
(2)、飼料選擇:金剛蝦相對于白蝦來說偏肉食性,對蛋白質和氨基酸的要求更高,通常飼料的蛋白含量高于白蝦2-3個單位,建議選擇粗蛋白≥43的優質飼料,如海大蝦康寶。
投苗操作
(1)、投苗時間:搭棚高位池建議在5月中旬投苗,土池建議5月下旬投苗。水溫在23-28℃之間最佳,若水溫過高,應選擇上午8點前或下午5點后投苗。
(2)、試水操作:建議用60目網箱置于塘中,放100尾蝦苗,試水72小時后檢測成活率,成數要求高于80%。
(3)、最好拿苗試水:培養池塘水后請苗場銷售人員安排拿少量苗到池塘試水,觀察成功率。
(4)、放苗入塘:最好選擇5叉苗,成活率高。投苗前提前開增氧機,潑灑應激產品和葡萄糖。苗袋放入池塘中不宜立即打開,溫度低于28℃時,放置20分鐘后打開袋口;高于30℃時,放5分鐘后打開袋口,把池水逐步加入袋中,保持水溫接近再放苗。
水質管理
理想的水色為黃綠色或茶褐色,透明度在20-40公分之間,以綠藻門和硅藻門種類占優勢。
養殖過程應盡量維持水質清爽穩定,避免甲藻、絲狀藻等不良種類過度繁殖。推薦使用海大“養水全加桶”方案做水,長效維持水體菌藻平衡;搭配使用“鈣鎂佳+206”方案,維持水體離子平衡,促進對蝦健康生長。
4. 蝦養殖定義以及補貼標準
稅法中陸養殖是指在內陸水域進行的各種水生動物的養殖。
包括:內陸水域的魚、蝦、蟹、貝類等水生動物的養殖;水產養殖場對各種內陸水域的水生動物幼苗的繁殖。
補貼標準:
2016年年初,農業部提出了關于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創建活動,與規模種植一樣,規?;?、標準化養殖將獲大力支持。
多個省區也在8月份左右密集發布出臺了各地的《2016年畜禽標準化養殖項目實施指導意見》,其中,河北省規模肉羊場每個場補助資金為25萬元-50萬元,其他地區養殖場也都可申請30萬元左右不等的補貼。
5. 對蝦養殖技術及指導
雌,雄對蝦的成熟期是不同時的。雄蝦當年就可達性成熟,而雌蝦需到翌年4、5月才能成熟。雄蝦成熟后,約在10月中旬至11月初與雌蝦交配。交配時是在雌蝦退殼后新的甲殼未變硬前由雄蝦將精類送入雌蝦的納精囊內。交配后的雌蝦納精囊由原先的平扁而透明變得飽滿微凸而呈乳白色。
在交配后的第二年4-6月,雌蝦性腺成熟并產卵,中國對蝦在自然海區的產卵水溫為13-18℃。人工飼養在控溫的條件下可提前到3月份產卵。對蝦具有多次(分批)產卵的習性。雌蝦產卵時一邊產卵,一邊將納精囊中的精子放出與卵結合。
中國對蝦從產卵受精孵化到仔蝦是要經過3個完全不同形狀的階段,9次脫殼,即無節幼體,蚤狀幼體、糠蝦幼體才到仔蝦。仔蝦再經過14一22次脫殼才達到性成熟進行交配繁殖后代。
對蝦育苗的環境因子
對蝦育苗在南方一般都是采在水泥池內進行,中國對蝦育苗的適宜環境因子是:
1、水溫:產卵及受精卵孵化最適宜水溫為18-20℃,無節幼體階段為20-22℃,蚤狀幼體為22-24℃,糠蝦幼體為23-25℃,但當培育到仔蝦期時,蝦苗準備出池前2-3天,要逐漸降到與養殖池水溫相接近。以免出池后與養殖池溫差過大而死亡。
2、pH值一般均為7.8-8.6之間。
3、鹽度一般均為25‰左右。
4、溶解氧4毫米升以上。
對蝦養成技術
1、清池除害:池塘建成或老塘修復后,在擬定放養20天前,要進行清塘、清塘包括清除淤泥,雜藻及動物性敵害生物。清除敵害生物的方法是:不積水的池塘,在對蝦收獲后將塘水排干,曝曬一冬,就能達到清除之目的。但不能排干曝曬的池塘,需用藥物清除。常用的藥物有茶籽餅,漂白粉、魚藤精、生石灰等。
2、餌料生物培養:清除后,就可以進水培育生物餌料,它是對蝦放養的基礎餌類、具有方法簡單,營養價值高,省力又能降低生產成本等優點。一口基礎餌料培育好的蝦塘,蝦苗放養時可半月內不需報餌。
3、蝦苗運輸及注意事項:蝦苗運輸是否得當,對其成活率的影響很大。運輸途中溶解氧和水質是主要因素。目前大多數都是采用聚乙烯袋充氧運輸。這種方法輕便、安全、適應各種工具運送。在體積為10升的聚乙烯袋中,裝入新鮮海水約1/4,蝦苗約2萬尾,再充入氧氣約3/4,然后把袋口扎緊,運輸時間在10小時以內不會有問題,如果將袋裝放入紙盒內更為安全。蝦苗運輸注意事項有:①裝苗不能用育苗池中的育苗水,而應用新鮮海水,另外混濁或已被污染的海水不能用。②運苗時間最好安排在清晨或傍晚,避免中午日烈炎熱,運輸水溫最好能控制在與育苗池水溫相近,盡量避免超過20℃。
4、放苗時應注意的事項:放苗時要注意蝦塘內的理化因子是否適宜蝦苗生活,一般4月份放養時,水溫要回升穩定在14℃以上為好,苗放時水深以不低于40厘米,鹽度在20‰-30‰,pH值在7-8.6為宜。
5、養殖日常管理
①巡塘觀察。蝦苗放養后就必需認真巡塘,仔細察看蝦塘情況動態和環境因子的變化。以防意外情況發生。巡塘觀察的內容主要有:閘門及過濾網是否嚴密完好,蝦的活動、攝食,脫殼是否正常,環境因子的差異是否過大,池水是否有異樣氣味。
②換水。換水是改善蝦塘水質條件的一項必需措施,它可以增加水體中的溶解氧,調節鹽度、pH值、水溫,控制單胞藻繁殖過密,帶走代謝污物,改善環境條件,增加餌料生物,刺激對蝦脫殼等。具體的操作一般是:前期(蝦苗投放后半個月內)以添水為主,每天添少量直至蝦塘加滿,此后每天適量換水,中后期日換水量可增至30%左右。后期在正常的情況,日換水量最好控制在50%左右,以免換水量太大時對環境因子差異過大。
③投餌。目前在浙南地區養殖對蝦餌料以張網小魚蝦為主,也投部分配合餌料及蛤、螺類等。
據研究表明,對蝦的攝食具以下特點:
一是對蝦中樞神經系統簡單,很難形成條件反射,無法利用條件刺激來作為投餌信號。
二是對蝦的視覺范圍和活動范圍都不大,它主要是靠嗅覺覓食。
三是對蝦是用螯足捕獲食物,腭足抱持著食物后才經小腭撕碎,大腭的嘴嚼進入胃。所以餌料需有一定形狀,不能太細,也不能太大。
四是對蝦的攝食隨蛻殼周期呈規律變化。剛蛻殼的對蝦,因身體未變硬,不吃任何東西。
五是在水質條件好的情況,健康的對蝦在水溫7-32℃這一適溫范圍內,對蝦的攝食量隨著水溫的升高而增力。
因此,投餌時需要根據上述特點和對蝦個體大小來確定投餌量和餌料顆粒的大小。在正常的情況下,投餌料后一小時應有70%以上的對蝦達到飽胃或半飽以上即可。
對蝦配合飼料由于對蝦養殖面積不斷擴大,加上繁魚期的休漁管理,在養殖過程中必需采用配合飼料來代替天然餌料,好的配合餌科優點是:能適合不同階段對蝦營養需要,特別是利用蛋白質的互補作用,提高飼料的利用率,減少餌料對水質、低質的污染;減輕病害;便于保存和投喂等。所以在目前病害嚴重影響對蝦養殖業時,專家呼吁要盡量采用配合飼料養殖對蝦,能起到防治病害,控制病害的作用。
病害及病害防治
養殖對蝦的病害可分為生物性病害與非生物性病害兩大類,生物性病害包括由桿狀病毒、立克次什體、病原體等所致的病毒性病,由弧菌等所致的細菌性病,由鐮刀菌所致的真菌性病,由聚縮蟲等所致的原蟲性病,由線蟲,絳蟲等所致的蠕蟲性病等。非生物性病害,包括營養不良所致的營養性病,由水質惡劣所致的環境因素病,由有害化學物質所致的中毒性病等。
對蝦病害的發生,情況是相當復雜的、盡管生物性和非生物性病因素的存在和侵襲,是對蝦發病的直接原因,但也并非致病生物的存在就一定發病甚至死亡,這還取決于蝦體健康狀況和環境條件,因此保護好環境,增強對蝦體質可起到預防作用。
目前,對蝦養成期間疾病流行已成為全球性的問題。給對蝦養殖業造成毀滅性打擊,至今仍末找到有效地防治方法。
6. 蝦養殖成本及利潤
澳洲淡水龍蝦多養殖一個月,就可以長到2兩左右,養殖成本一斤只增加了3元錢左右,在普通市場沒有價格優勢,但是這樣的澳洲淡水龍蝦賣給酒店,卻可以賣到100元/斤的價格。
從7月到10月,在3個月的時間里,林振烔就賣出去了200多萬元。
不同的季節賣不同的蝦,截止到2018年,林振烔共養殖澳洲淡水龍蝦250畝,銷往汕頭、潮州、廣州等城市,年銷售額達到了500萬元。